首页»论坛»旅游天地

游览函谷关

ZYCFLT 1楼  2016-5-8☆收藏
游览函谷关

游览函谷关

春暖花开,莺飞草长,2016年3月17日,我们利用星期天到灵宝函谷关游玩。  

函谷关地处“长安古道”,西据高原,东临绝涧,南接秦岭,北塞黄河,因关在峡谷中,深险如函而得名,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,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。自战国时期,到抗日战争,函谷关下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“成与败”的战争篇章。

      3月17日,是开春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天,艳阳高照,来到函谷关正门,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正门上方四个大字“道家之源”以及入门石阶中央方形道家标志图案——黑白相间的太极图。与其他**、儒教寺院有所不同的是,这里无论是庭院的石头,墙壁、其他装饰物,所有的文字都和老子的《道德经》有关,文字短小,但是内涵丰富,令人身醒。院内景致不错,长廊、石碑、展房,还有几个道士道姑坐于树下。树上挂满了红条,这是景区专为游客准备的。游客们虔诚地将红条挂于树上,也是寄托心中美好愿望吧!

       景区中间有一个大殿,据导游介绍,这是一个供奉着老子、孔子、释迦摩尼三教合一的大殿。游人中不乏参拜者,或烧香、或磕头,神情肃然。大殿一侧,一位道士模样坐于桌前,桌上一张黄纸写满了游客们布施所捐的钱款额数。另一侧,游客可以抽签。只见一位游客抽得一枚上上签,甚是高兴,拿出100元放入殿中布施箱内,一旁道士说道,这么好的签,捐的有点少,那人不好意思,随即又拿出100元捐于箱中。来时有好友告诉我们,函谷关的签好贵的,最好别碰。见此情景,我们只得敬而远之。          

在导游引领下,我们来到景点的后方,也就是函谷关的所在地。放眼望去,函谷关地势险峻。可以想象在古代或者近代,没有现代化的武器、战争设施,仅靠人攻,只能留下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”的俗语。函谷关的关门非常大气,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,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,知道将有圣人过关,便出关相迎,果然见一长须如雪,道骨仙风的老者,骑着青牛悠悠而来,这就是老子。尹喜把老子留下来,请他做篇文章再走,老子就写了一篇专门讲“道”和“德”的文章,约五千字左右,后来人们把这篇文章印成书,书名就叫《老子》,又叫《道德经》。   我们饶有兴趣在老子写书的石桌旁照相留念,沾点文气,庇佑子孙。

老子写完文章后,出关西行。去哪?传说很多。一说“莫知其所终”。二说老子点化尹喜后骑着青牛相伴西行 ,在陕西周至楼南高岗筑台授经,如今楼观台已成为我国着名的**胜迹。三说老子出函谷关后,过散关(今陕西宝鸡市西南),入甘肃,经游天水、陇西、临洮、兰州、酒泉等地后,又回到陇西邑,落户临洮,最终在临洮东山“飞升(去世)”。也有人说······莫衷一是,但是在**的众多神仙中,老子成为至高无上的天神、始祖,叫“太清道德天尊”,民间尊他为“太上老君”。

       函谷关因险峻着称,因老子出关紫气东来而扬名。“鸡鸣狗盗”、“公孙白马”、“唐玄宗改元”等历史典故,也围绕这座重关名城流传至今。

       站在函谷关关门之上,放眼望去,四周一片寂静,很难想象当年兵戈铁甲,扣人心魄、激烈的战争场景,也很难体味当年大诗人杜甫描写“西望瑶池降王母,东来紫气满函关”的心境。远处黄河水流异常平静,它也是函谷关千百年来历史的见证。

      函谷关景区面积广大,遗迹众多,我们只能走马观花。尽管游览时间短暂,但也不虚此行。